执笔&定稿:大古
全文字数:约1670字
阅读时长:约5.5分钟
哲学家尼采曾说:“婚姻生活犹如长期对话,当你要迈进婚姻生活时,一定要先反问自己,是否能和这个人白头偕老时,仍能谈笑风生?”
前不久,网上一位29岁的海归女带娃相亲的视频惹网友争议,并引发了关于婚恋问题的大讨论。
据视频中的女生自己介绍,她身高158,赴英留学6年,毕业于世界排名前十的院校;
未婚,有一个混血女宝宝,是在留学期间与一名同样未婚的40多岁大叔所生,之后可能由于不适合等原因二人没有结婚;
现居国内,从事自媒体行业,每月税后收入大约在两到三万,独立抚养孩子。
这名单亲妈妈的相亲条件是,要求男方年薪50万、身高1米8、外表帅气、长期健身。
光是前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就会劝退多数适龄男青年,更何况要符合所有条件,网友吐槽:“这谁敢娶?”
结果是,这个女生相亲数次屡遭失败,但仍坚持自己的要求。
无论这个女生是否是为赚取流量才这样言过其实地夸大择偶标准,都多少反映出当下的一些婚恋问题:
找对象时看不清自身情况,一味提高择偶标准,结果成了剩成了大龄单身青年;
婚恋观已然变味,过于追求物质保障,忽略了精神上的契合。
那么,什么才是良性的“择偶观”呢?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也有些共通之处可供参考。
良性的择偶观
① 条件符合的人不一定适合
很多人在选择另一半时都有自己的标准,如外貌、身高、收入、家境、学历、性格等。
这就好比一个滤网,把不符合条件的人过滤掉,如果标准过高,就意味着被过滤掉的人就更多。
在原本就所剩无几的情况下,能保证条件符合的人就一定适合吗?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说是概率极小的事件。
适合意味着懂得彼此的心意、愿意为对方做出一些改变,而不是说话时鸡同鸭讲、做事时各执一端。
就好像你喜欢旅游,我喜欢看书,但在磨合中都能为彼此尝试对方的所爱,并且乐在其中。
② 相似的人更容易在一起
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性格互补的夫妻都生活得很甜蜜,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相似的人更容易在一起。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两位教授曾走访调查了将近300对夫妻,研究发现夫妻双方在各方面越是相似,婚姻满意度就越高。
看过这样一句话“爱上一个跟自己相似的人,就像爱上另一个自己。”正因为配偶与自己很相似,才更能体察彼此的心境和情绪,更能感同身受。
可以说,人们喜欢相似的人,其实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渴望。此外,相似的两个人在共同生活之后,摩擦也会比较少。
③ 物质与精神上势均力敌
中国传统观念中讲究婚姻要门当户对,其实不无道理。两个家庭条件、成长环境、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方面天差地别的人是很难走到一起的,或者必须有极为坚固的情感基础以及为彼此改变的决心行动,并且甘愿付出更多努力。
而相比物质上,精神上的势均力敌更重要。两人在三观、学识、才智等方面可以匹敌,就意味着在面临生活中的重大决策或目标时更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即便在过程中起了什么冲突,和解的余地也比较大。
婚姻就像一场博弈,需要保持住彼此势均力敌的平衡,这样更能长久下去,否则无论对手太强或是太弱,都有可能让其中一个提前离局。
总结
总的来说,择偶时有自己的标准固然没错,但要依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不要好高骛远。此外,这个标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当遇到适合的人时,一些不必要的选项也可以忽略不计,要学会权衡,切忌因小失大。
其次,相似的人更容易在一起,但也并非绝对。然而如果你选择的是跟自己不同的人,要先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驾驭、对方对这份感情抱有何种态度,以及两人能否为了彼此做出改变。
最后,精神上的势均力敌在婚恋中很重要,如果对另一半怀有比较高的期待,不如先把这种期待放在自己身上,先好好提升自己,才能在遇到优秀的人时不至于怯场。
因为当一个人对自己都无法认可的时候,也会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这样就会很难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而当自己开始接纳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