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心理学中有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叫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它是指我们受到社会的影响,对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物,总是持有一个稳定不变的看法。不可置否的是我们向来都喜欢以貌取人,我们总是会因为别人的穿着和打扮,在第一时间将他归类为某一类人。
相亲中的女士荷叶就遇到了这么一个男士,硕士毕业的她在一所大学当辅导员,工作也还算稳定,通过亲戚的介绍她认识到了她们本市的一个公务员男子,在相识初期两个人还算聊的投机,彼此感觉良好。
然而有一次在约会时荷叶穿了一条裙子,穿裙子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相亲对象无意间看到了她身上的纹身,从此以后那个男子对她的态度就180度大转弯。
在追问之下,那个男子解释道,他觉得有纹身的女人有故事,不干净他不喜欢。然而荷叶身上的纹身是高中时期就纹上的,也仅仅是因为新奇才纹。
男子片面的评价,让荷叶气愤不已。
以貌取人、刻板印象是人的天性
通过某一外在的事物,对整个人做出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毕竟连人都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大部分人都是善与恶的共同体,纹身也从来都不是干净,善良的反义词。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总是会通过第一时间获取到的外貌和着装方面的信息,对一个人进行评价。
这其实也是人的天性,因为在第一时间之内我们接触到的只能是他的穿着和打扮,短时间内我们无法获取全部的信息。
之前看到过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实验者故意将自己的身上贴满纹身,并且打扮得十分花哨,夸张,在坐火车时就遇到了一对夫妇,想要与别人换位置。
然而这对夫妇询问了身边的很多人,在请求一个学生装扮的姑娘时,这对夫妻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他们一边说好话,一边道德绑架女学生,女学生不得已让出自己的位置。
然而这对夫妇唯独没有询问贴满纹身的实验者,事后了解到因为实验者的装扮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好惹,不能惹。
这就是以貌取人,刻板印象的表现,人们通常不会对学生装扮的人持有一定的警戒心,通常会对装扮夸张,满身纹身的人有很多主观上臆断与认知偏差。
所以相亲中的男子在看到荷叶的纹身以后就自觉地将荷叶归为某一类,因为大多数时候在大部分人眼中纹身是一个贬义词,有纹身的人就一定有着某些不好的作风。
认知偏差来自于片面的,狭隘的思维
为什么是认知偏差?因为偏差这个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就表示了对现实的曲解,对事物的片面看法与狭隘的思维。
在情绪ABC理论中, A代表的是这个世界和现实刺激本身,B代表的是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和观念,C代表的是这个观念下的行为和结果。
情绪ABC指出了我们为什么会对同一个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出现了一些差异,导致的评估结果不尽相同。
其实大部分认知偏差现象,很多时候都是来自不合理化信念,不合理化信念一般有三种:过度概括,糟糕至极,绝对化。
把纹过身的人归结为不好惹的人,不干净的人就是一种绝对化的表现,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存在一些片面的狭隘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克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因为这些不合理信念其实也是大部分人的天性。
对事物的刻板印象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片面的认知,因为大部分时候是都是在变化的,我们不能以一个稳定不变的标准来评判一个具有变化性的事物。
用这种静止的评判标准来评判运动的事物,显然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思维,那么不合理的思维往往就会导致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出现一定的曲解。
结语:
然而我们人类也能用很多方式避免一些认知偏差现象,这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沟通与交流。
在与人沟通与了解之中,我们就可以转变一些不合理的观念,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出一个主观上的臆断,是我们没有了解到事情的全貌的时候。
在慢慢地了解到了事情的全貌之后,可能就会转变自己的观念。其实出现认知偏差不可怕,出现片面的认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执拗于自己这种狭隘的认知中,不愿改变。
作者 | 汤先生
编辑 | 汤先生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和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
评论